RSS订阅 | 网站地图
地区墙改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浙江墙改 > 墙改动态 > 正文
墙改动态

“浙江省村镇房屋重大震害、风灾预防技术及应用研究”通过验收

作者:墙改信息网 来源: 日期:2014-7-24 16:14:27 人气:

 日前,浙江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社会发展重点项目《浙江省村镇房屋重大震害、风灾预防技术及应用研究》进行验收。该项目由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新墙办等单位完成。验收专家委员会听取项目组汇报,并审阅相关资料后,一致认为项目圆满完成了计划合同的各项研究内容,同意通过验收。同时浙江省建设厅召开项目鉴定会,鉴定结论为:项目研究内容在国内处于前列,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一、项目背景

  2006年2月上旬,浙江省温州市泰顺、文成两地区发生地震灾情,虽然其地震震级在5级以下,地震震中烈度介于5度和6度之间,但两地区房屋在地震中受损仍较普遍。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于8月10日傍晚在温州市苍南县登陆,成为五十年来登陆中国大陆最强的台风。超强台风“桑美”造成苍南约2万间房屋倒塌,4万间房屋损坏,并造成百人以上人数伤亡,经济损失严重。

  浙江省村镇房屋抗震能力薄弱,村镇抗灾震意识淡薄。农村建房无图纸、无监理、无验收。施工单位无资质。房屋建设、维修长期处于缺技术、无监管状态。

  新农村建设呼唤防灾减灾,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以达到农村防灾减灾的目标是非常关键和十分迫切的。鉴于村镇房屋抗震和防台风研究,工程界和学术界涉及还不多,而有关村镇房屋建设的抗震设防和台风设防的工作刻不容缓。为此,项目主要承担单位--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建设工程抗震技术委员会、浙江省新墙办,于2006年10月向浙江省科技厅申报重大科技专项社会发展重点项目《浙江省村镇房屋重大震害、风灾预防技术及应用研究》,并于同年11月通过项目可行性论证会并立项。

  二、项目内容和成果

  项目组通过浙江省历次地震、台风灾害灾后村镇房屋的受损调研,以及村镇房屋历史和现状的调查,撰写完成《村镇房屋抗灾调研报告》。以此为基础,全面进行了村镇房屋抗震性能、防倒塌性能、风荷载效应、村镇抗灾规划的研究。根据村镇防灾工作“防、抗”结合的原则,在国内首次编制完成地方工程建设标准《浙江省村镇避灾场所建设技术规程》(DB33/1066)(以下简称《避灾规程》)和《村镇房屋抗灾技术规程(建议稿)》(以下简称《抗灾规程》)。同时为加快新型墙体材料在村镇建筑中的应用,节约材料和能源,还进行新型墙体材料墙片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工作。

  2008年发生“5.12”汶川地震后,项目组参与浙江省支援青川灾后重建工作,根据汶川地震中房屋的破损和破坏情况的调研,对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深度做了调整和修正;并以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为试点,编制完成《浙江省援建青川县灾后重建房屋建筑施工图设计结构专业设计技术导则》,使研究成果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

  专家委员会认为项目研究内容全面、技术路线合理、目标明确、方法正确、提供的数据可靠;项目研究注重浙江省地域特点,全面反映了村镇房屋建设的安全、经济、适用、节能等要求;研究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编制的规程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试点工程效果显着;项目经费使用合理。

  三、项目的意义

  村镇防灾是系统性、综合性的民生工程。项目研究以村镇房屋抗灾调研为基础,不仅注重村镇房屋具体的抗震防灾的技术研究工作,还从规划、管理角度提出了村镇防灾的具体措施,并将相关研究落实到《避灾规程》和《抗灾规程》中,明确了分阶段逐步提高村镇房屋抗灾能力的原则,对浙江省村镇房屋防灾工作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避灾规程》通过规划和建设避灾场所,首先减少灾害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具有“点”的意义。《抗灾规程》,结合村镇房屋整治措施,通过拆除、维修、新建方式,分阶段逐步提高每一幢村镇房屋的抗灾能力、具有“面”的意义,可以为村镇基层建设管理人员、村镇建设者、施工者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导。两本规程互为补充,密切配合,可由点及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防灾工作。

  项目对新型墙体材料新农村建筑进行系统理论研究和抗震试验,为新型墙体材料在村镇民房建设中提供了技术依据,拓展了新墙材建筑应用空间。

  项目的完成对保障浙江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将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出贡献。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