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网站地图
地区墙改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北京墙改 > 正文
北京墙改

北京探索既有建筑改造模式

作者:墙改信息网 来源: 日期:2014-7-28 21:13:19 人气:

所谓建筑节能,最初是指减少建筑物中能量的流失,现在则普遍称为“提高建筑物中的能源利用率”,即在保证提高建筑物舒适度的前提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据建设部科技司分析,在我国400多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城市建筑总面积约为138亿平方米左右,普遍存在着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和气密性差、供热空调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
  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全市的新建建筑已全面执行65%节能设计标准,但既有住宅中尚有9300多万平方米的非节能建筑,其中建于1976年以后、按照8度抗震设防建造的、具有节能改造潜力的住宅有6300多万平方米(包括1900万平方米预制大板住宅),这些非节能住宅平均每平方米采暖耗热量指标是现行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2倍多,造成了大量能源浪费。因此北京市在 “十一五”建筑节能发展规划中,通过试点探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方法和筹融资的模式,评估节能改造的综合成本和节能效果,计划完成400万平方米既有住宅的节能改造任务。如今,这些规划中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成效如何?百姓是否满意?推行过程中仍存在哪些问题?

  暖和、省钱才是硬道理

  普通百姓对建筑节能改造的体会,是实实在在的人居舒适度的提高和家庭能耗支出的降低。

  作为北京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试点工程之一,改造前的惠新西街12号楼是一座非常典型的非节能住宅。它的保温效果差,室内温度低,部分墙体结露发霉严重,因而冬天采暖能耗很大。“我家是靠最西边的那堵墙的,冬天屋里阴冷阴冷的,开空调穿棉袄都不够暖和”。住在12号楼的张师傅回忆道,“现在改造工程已经完成2年了,我们冬天在屋里感觉特别好,改造前的室温差不多只有十三四度,现在冬天屋里都二十五六度,穿短衣短裤都没事。”

  对于每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能耗支出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出。12号楼的老住户何师傅感慨:“以前冬天在屋里一定得开空调,特别费电。我们是住总的老职工,每月就指着单位那点儿退休金生活,电费开支大了承受不起啊。现在好多了,不仅冬天不用开空调,因为屋里通风好,夏天也很少开空调了。省电费啊!”

  据负责实施节能改造工程的住总集团工程师鲍先生介绍,惠新西街12号楼的节能改造工程是包括锅炉、管网和建筑物在内的全方位综合节能改造。改造重点包括外墙、外窗、屋面和散热器,不仅照顾到每家每户的采暖和其他用能需求,也对楼道外窗、外墙、屋面等公共空间内的设施进行节能改造。这样从住宅楼的整体出发,进行系统的节能改造和能耗管理,使老百姓冬天即使在楼道里,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暖意。张师傅就特别欣慰:“以前我们楼道里的外窗玻璃没有一块是完整的,遇到阴天下雨或者是刮大风的时候,窗户都嗡嗡响,而且还有安全隐患。我的右胳膊肘就是有一次刮风时,在楼道里被一扇窗户上的琐碎玻璃割破的,都好几年了,现在还有疤呢。现在楼道里冬暖夏凉的,新换的节能窗保温隔热都很好,而且还隔音。”

  配合住户的需求是关键

  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离不开住户的参与和配合,并且改造的最终受益者也是住户。

  回顾12号楼的整个节能改造历程,鲍先生坦言他们的收获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一定要尊重并充分考虑到住户的需求,选择成熟、经济实用的节能改造方案和节能技术,尽量做到花最少的钱办最实在的事;二是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多数改造工程都不可能一次完工,需要分批、分阶段施工,这就要求施工方本着对项目和住户负责任的态度,在批次和阶段交接的时段做好预案,充分保证工程实施和阶段过渡能够顺利进行;三是要想做好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最大的前提是要做好群众工作。因为工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住户的参与和配合。因此,在工程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保障安全性和用户的舒适度,真正做到在满足人的基本舒适和健康的条件下,实实在在把能源消耗降下来。

  具体来说,从工程前期的调研和设计阶段就要做好与住户的沟通工作。比如计划把原来的外窗全部更换成节能窗,但是有些住户在改造前刚刚重新装修过,门窗都是崭新的,就不可能要求他们全都按照预先的设计重新更换外窗。还有供热管网的改造需要在室内的暖气片上安装可调节温度的温控阀。这种温控阀虽然能够方便住户自行调节散热器温度,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热损失。但是它连接的是一个“单管跨越系统”,需要在暖气片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多加一条垂直的管道,以此来调节温度,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暖气片的散热,进而影响到住户对室内舒适度的要求;并且温控阀必须要水平放置,因而它的凸起会占用室内一部分空间,影响家具的摆放等等。这些在安装和改造之前都需要与住户充分沟通,本着知情、自愿的原则进行施工。

  自掏腰包也值得

  让住户按面积和设备改造成本适当出一部分钱,以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住户的参与度。

  由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的技术要求和改造成本一般都比较高,因此对于这样的改造项目来说,筹措资金通常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像北京市这样在全国的建筑节能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城市都坦承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进度还不够快、效果还不够明显,可想而知全国其他地区的同类项目运行情况。

  按照建设部的政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所涉及到的资金由政府、单位、个人共同承担。目前中央财政已经做出表率,使用“以奖代拨”的办法,将全国按照气候区划分,执行严寒地区55元/m2,寒冷地区45元/m2的奖励政策。奖励的发放分成两部分,首先看改造的工作内容,这一部分占到70%,其次看改造后的节能效果,占30%,奖金按照每一部分的达标程度进行发放。根据北京市建委的经验,北京市目前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推行状况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政府财政资金有限,因而支持力度时常显得不够充分;业主单位经常会将产权出售给个人住户,而个人住户多数不愿为建筑节能改造埋单。

  虽然政府一再强调应该改变仅依靠政府投资的模式,将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结合,但是都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融资模式。惠新西街12号楼的改造在项目融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引入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的技术和资金和北京市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有效缓解了中央、地方财政的投资压力。鲍先生认为,这个项目在融资方面最有价值的尝试是让住户按平米数和设备改造成本适当出一部分钱。这部分钱一定不要太多,否则会打消住户的改造积极性;也不能一点也不出,要充分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住户的参与度,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也是这个节能改造工程的一份子和参与者。老住户张师傅对住户自掏腰包拿出少量的钱参与自家的节能改造也很满意,他说:“我们这儿按面积最多的一户也就出了2800多块钱,而且也没有一定要让我们多交钱,像我当时刚换的暖气片和窗户,就没再换节能窗和暖气片,大伙都是自愿掏钱的。这样我们都受益了,自掏腰包也知足啊!”但是张师傅也提到,由于12号楼有许多住户都是原来住总集团的老职工,福利分房时期住上的这栋楼,很多房屋的产权很不清晰,比如有的二居室分别分给单位的两个职工及其家属,这样在公共空间的使用和改造费用摊派方面就会出现很多麻烦。而在12号楼里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

  新风系统遭遇尴尬

  新型节能产品应该在最大限度地配合用户的生活习惯和满足他们的舒适度要求的前提下,实实在在地降低能耗。

  “新风系统”在近年来的建筑节能行业内十分时髦。由于现在城市空气质量不好,长时间开窗往往会使有害气体进入室内;住宅离交通干线较近的,开窗户会有交通噪声。室内新风系统可以让室内即便关上窗户也能保持空气新鲜,它采用一套空气转换系统,能把室外的空气过滤后传入室内,往往比开窗效果还好。并且由于开窗少,室温也更不容易变化。

  12号楼的节能改造工程也选用了德国lunos的住宅同步新风系统,这种装置在室内看是一个白色、四方形的小盒子,通过一个圆形管道与室外相连,内有网格空气过滤装置。它每2小时自动换气一次,使室内在不开窗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空气流通,用鲍先生的话说就是“使室内有组织的通风换气”。但是鲍先生也坦言,这种新型的通风系统还不被大多数住户所接受,多数北方人的习惯还是开窗通风,因而都认为这种新风装置作用不大。记者从12号楼的外墙也观察到,整整18层的建筑只有9层以下零星有几个小圆洞,大部分住户都选择不安装新风装置。记者采访的何师傅和张师傅对新风系统就表示不甚了解,只是说:“他们(邻居)都说这个东西不大管用,我们也没安,而且一个要100多块钱呢”。

  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主任江忆的说法,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他们对舒适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建造的房屋和选择的建筑节能方式应该也是不同的。新型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如果不能在最大限度地配合住户的生活习惯和满足他们的舒适度要求的前提下,实实在在地降低能耗,也有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