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前,首开集团开发的海淀区温泉镇3330套限价房将全部交付,北京地区也将首次出现“绿建二星”保障房项目。 绿色建筑进入寻常百姓家,是首开集团向首都市民交出的一份绿色答卷。“力争将本项目建设成为京城保障房示范小区,建设成关注人居与自然生态效益平衡的保障房代表楼盘,让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也能够住上节能、舒适、健康的房子。”首开旗下直属子公司北京宝晟住房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文涛在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采访时表示,“助力政府落实住房保障工作部署,正是大型国企首开集团社会责任之所在。” 国企引领行业绿色开发理念,是担当,更是责任。然而,“土地成交价款已超过项目总投资55%”的严峻现实,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绿色保障房需要增量成本,配套上也有更高的要求,但同样需要保证受保障住户在住宅面积上的利益最大化。 造价与质量矛盾如何平衡?户型与功能矛盾怎样解决?对于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和集约紧凑面积控制这道加减冲突的题目,首开集团首创的绿建二星限价保障房提供了智慧的答案。 首创保障房绿色基因 据黄文涛介绍,温泉镇项目于2012年9月24日正式获得住房城乡建设部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建成后将实现户户自然通风采光,并将全部使用太阳能热水、透水地面、节水节能器具和绿色再生建材产品等一系列绿色技术和产品。这些绿色基因也将进一步惠及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让绿色建筑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开发实践中,绿色保障房增量成本的扩大是一个不争的现实问题,如何做好加减法、有效平衡“绿建造价增加与成本控制的矛盾”呢?首开集团在温泉镇项目中展示了独有的智慧。 黄文涛告诉记者:“申请通过绿建二星认证后,该项目每平方米建筑成本仅增加60元左右,远低于国内同类项目每平方米平均124元增量成本的统计,其造价增量是非常合理经济的。” “温泉镇项目做绿建二星并不意味着必须增加很多成本,我们采用了相对经济的被动式节能技术。”通过黄文涛的介绍,记者在施工现场也有所发现。 该项目建筑单体采用点塔和短板相结合的模式,“夏季,建筑压差利于自然通风,可有效利用自然条件通风降温,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且可节约建筑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冬季,建筑压差能够有效避免冷风渗透,节约建筑能耗,改善室内热环境。而且,在冬夏季主导风向下,该区域风速适宜,可以满足居民舒适性和有效散发污染物的要求。”参与该项目前期规划设计的北京天鸿圆方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主任建筑师张集峰认为,绿色建筑简单说来就是“四节一环保”,其中大有学问可做。“其实,住宅楼在设计过程中就能实现节能,这几乎不会增加太多的成本。例如,在容积率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楼座的位置,给小区留出自然通风的通道,就能降低小区耗能。” 此外,温泉镇项目的最大特点是每间居室中均采用了地板辐射采暖形式。“与传统的散热器采暖相比,采暖能耗降低10%~20%,室内温度更加舒适、可控,无温度死角,居民的冬季采暖变得更加方便。”黄文涛介绍说,地暖虽具有节能、节地、环保、增大室内空间的效果,但同样会增加建筑成本,“保障房本来户型就小,一居户型套内面积有的还不到50平方米,为了能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质量,首开集团最终坚持采用了这种保障房项目中极少见的采暖形式。” 在雨水利用上,该项目设置了下凹绿地,径流雨水被引入植被浅沟渗透利用;室外地面停车场采用嵌草砖,加强雨水渗透。据张集峰介绍,规划设计的初衷是“这些措施可缓解城市及住区气温逐渐升高和气候干燥状况,调节微小气候,增加场地雨水与地下水涵养,补充地下水量,减少因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地面下陷,减轻排水系统负荷,改善排水状况。” 集约紧凑的减法智慧 记者在工地现场观察到,社区内单体建筑朝向基本为南北向。张集峰则告诉记者,这是在规划设计初期经过推敲后确定下来的最优方案。 “规划初期,有一个方案为了小区充分采光,采用了长板的板楼形式,虽然增加了整个项目的住宅套数,提高了容积率,但是外围的板楼使小区形成了较为封闭的空间,不利于空气流动,也有碍住户的景观视角。经过几轮考量后,为了保障住户的生活健康舒适,最终确定了点塔和短板相结合的模式。”张集峰说。 的确,点塔和短板结合模式充分考虑了用地走向,形成错落的空间,能够有效保证夏季自然通风,避免冬季冷风渗透。同时,还能使室内形成有效的穿堂风,自然通风效果良好,且体型系数、窗墙比较小,有效降低了建筑制冷采暖能耗。 和刚需型商品房不同,保障房是为住户提供基本居住生活功能的产品,面积虽小,但其使用人数是一样的(每户2.8人)。张集峰称自己在做户型规划设计时,“是以使用人数为考量的,重点在于生活空间基本功能(生活和居住功能)的尺度、质量及便捷性。确定一梯四户的模式,也是为了保障住户的居住便捷性,让使用效率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此外,记者还发现在每套住宅中,至少有一个居室是南向采光,每套住宅均有独立的起居室,即便是一居室也能保证起居室和卧室是分别独立设计的。其卧室、起居室、厨房的床地面积比实际值均超过标准规定的14.3%。张集峰向记者介绍道,“实际上,现在所看到的效果也是经过几次方案变更后达到的。起初楼梯设计为东西向,公共空间虽然宽敞了,但是住宅的室内面宽较窄,影响住户的舒适感。改过之后,南北朝向增加了室内面宽,得房率大大提升,公共交通面积也得到了合理使用。” 众所周知,储存空间是家居生活中必备的功能空间。温泉镇项目有两种套型,其中,一居60平方米左右,二居80平方米左右。那么,如何在狭小的空间里解决容纳功能呢? 张集峰称:“我们首先设计基本的生活空间,保证其品质;同时保证在每套住宅中均有一个生活阳台,两居室则有两个生活阳台(包括起居阳台和储藏阳台),以便照顾到不同家庭的不同储存需求。” 配套完善提升幸福指标 长久以来,保障房项目的配套设施问题一直受到百姓关注。此前,部分地区保障房因配套设施缺位、交通不便、周边环境恶劣受到居民诟病。 然而,首开集团在保障房的配套建设上已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 据悉,温泉镇项目所有配套指标均按照《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进行配备,未来在项目用地南侧C06地块将建成1.2万平方米的集中商业,解决周边生活消费要求;C11地块初期就被规划为托幼用地,未来将建成幼儿园,方便社区学前儿童接受教育;用地西侧则紧邻综合性的市属三级医院北京老年医院,方便居民就近就医。 另据了解,温泉镇项目配套设施共计6万平方米,各项无偿居住配套设施比实际居住人口所需大很多。如室外文体活动场、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场站、菜市场、车库、商业用房等都足额配备,并将在年底同步交付使用。 交通方面,该项目设有三个大型自行车及连体停车库,小区外400米就有公交车站,温泉路、双坡路直达城市轨道交通,保障出行便捷顺利。 近30年来,首开集团一直致力于提高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水平,打造高品质保障房产品。从回龙观文化居住区,到望京新城、通惠家园,再到大兴首开康乃馨城、首开畅心园,一系列品牌保障房项目建设的背后,是作为国企的首开对“责任地产”理念始终如一的执着。 黄文涛在采访结束时告诉记者,首开集团另一家子公司在顺义新城的保障房项目刚刚开工建设,在完善保障房建设的快车道上,首开正肩负“社会责任”,全面驶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