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省进一步加快新型墙材发展与应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取得了显著成绩。据初步统计,全省上半年完成新型墙材产量66.61亿块标砖,占墙材总量的50.6%,较上年同期增长4.4个百分点;实心粘土砖产量50.2亿块;较上年同期下降6.2%;其他类墙材产量14.9亿块标砖;征收新型墙材专项基金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节约能源50万吨标煤,减少废气排放140万吨,节地1.3万亩,利废290万吨。 贯彻执行条例,加强市场监督 按照安徽省政府的规定,今年阜阳、亳州等17个市都开始禁止粘土类墙材的使用。各地普遍加强行政执法工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确保“禁粘”规定落到实处,切实维护条例的严肃性。合肥市墙改办调整充实了执法队伍,加大巡查密度和频次,主动深入建筑工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查处打击假冒煤矸石砖、整顿建筑应用市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上半年共开展执法检查40余次,对17个违规项目下发了整改通知书,对4个项目施工及监理单位做出记不良记录一次的警告。特别是对中铁四局办公楼项目罚款11万元,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淮南市、亳州市、阜阳市为做好“禁粘”工作,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对全市所有在建工程使用新型墙材的情况进行执法检查。芜湖市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及时处理多个工程使用外地进入涉嫌假冒新型墙材的行为。淮北、巢湖、池州、铜陵、黄山等市墙改办建立了定期巡查制度,对建设工地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高频次的执法检查,有效地防止了粘土类墙材违法使用。 加大引导力度,促进产业升级 随着“禁实禁粘”工作的深入,安徽各地新型墙材发展迅猛,上半年又有一大批新型墙材项目相继开工和投产,而且项目的技术和装备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淮北市强力矸石建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年产2.4亿块全煤矸石烧结砖项目被列入国家扩大内需资金扶持项目;合肥佳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年产1.5亿块煤矸石烧结砖项目成为该市第一家隧道窑生产线,为该市乃至全省砖瓦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板;阜南鑫源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16万立方米混凝土空心砌块项目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企业的人工养护工艺在省内处领先水平。此外,芜湖中龙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5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项目、马鞍山科诺墙材制造有限公司年产10万立方米自保温砌块项目等项目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进一步壮大了安徽省新型墙材的实力,提升了新型墙材产业的整体水平。 在新型墙材项目建设中,各地墙改办积极给予支持和引导,指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同时,为指导新型墙材项目发展,加强规划控制,提升产业水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在省墙改办的统一部署下,全省大部分市已制定了新型墙材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安徽省新型墙材发展规划历经多次修改完善也已基本定稿,即将发布。 增强服务意识,打造企业娘家 为促进新型墙材的发展,给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安徽各地墙改办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以为企业服务为己任,积极打造企业娘家,为企业排忧解难、献计献策,帮助企业快速发展。马鞍山市重视新型墙材产品应用技术的研究和配套产品的开发,编制完成混凝土制品砌体防裂技术导则,促进了混凝土制品的推广应用。合肥市墙改办深入企业进行技术指导80余次,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管理水平。淮南市墙改办积极协调有关科研单位进行粉煤灰多孔砖的产品标准、砌体施工及验收规程、墙体构造图集的研究和编制,促进了粉煤灰多孔砖的推广应用。巢湖市墙改办会同协会定期向企业通报情况,了解企业动态,协调市场价格,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芜湖市积极召开新型墙材企业生产、应用单位产品宣传对接交流会,为企业拓展销售市场。省墙改办配合省经信委在芜湖市举办了全省优质建材产品展示暨促销会,省墙改办统一布展的60余家新型墙材企业,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安徽省新型墙材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成为展示促销会的最大亮点。 上半年,安徽省各级墙改办还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资金扶持项目,多个项目获得国家和省各类财政资金的支持。省财政计划从新型墙材专项基金中拿出650万元资金支持新型墙材生产科研类项目、应用示范类项目和新农村建设应用新型墙材等三类项目。目前项目征集工作已经完成,不久将进行专家评审工作。 加强质量管理,促进推广应用 在新型墙材推广应用工作中,安徽各地各级墙改办一方面加强产品质量的监管,一方面加强应用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省墙材协会号召会员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狠抓产品质量,争创省名优产品。继第一批17家企业获“安徽省新型墙材行业名优产品”称号后,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批的申报评选工作。合肥市持续开展对高掺量煤矸石烧结砖的质量和掺量的跟踪监管。巢湖市墙改办对全市混凝土砌块生产企业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质量管理月活动。组织了质量监督管理达标考核小组,制定了管理活动实施细则和达标验收标准。芜湖市墙改办联合建设部门开展了“新型墙材质量整治年”活动,对企业产品开展了质量检查。安庆市经信委等三个部门就新型墙材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下发文件,要求所有进入工地的新型墙材产品必须到墙改管理机构备案登记和取得新型墙材产品确认证书。文件还明确了各部门的监管责任。阜阳、淮北、淮南、马鞍山、黄山等市将新型墙材的质量监管列入墙改办日常工作,定期开展质量抽查。针对新型墙材推广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各地墙改办积极应对,及时配合有关部门查找问题根源,妥善解决。上半年,巢湖市部分工程混凝土空心砌块出现问题,市墙改办反应迅速,及时和有关部门沟通,邀请有关专家赴现场查看,召开专家答疑会,对反映的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分析原因和指导解决办法,避免了事态进一步发展。池州墙改办邀请建委各职能部门在工地召开新型墙材应用现场会,就新型墙材应用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提出了相应对策。 加速窑业整治,淘汰落后产能 安徽省政府高度重视粘土砖瓦企业的清理整治工作,将粘土砖瓦企业整治纳入非煤矿山整治范围。目前,粘土砖瓦清理整治方案已基本确定,上报省政府待批。同时,确定了年底前关闭淘汰871家粘土砖瓦企业的目标任务,淘汰企业名单已在《安徽日报》上进行了公示。该目标任务列入了省政府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的总体目标。省政府规定,到2010年9月底,对列入淘汰的企业(装备)一律停止供电。对公布淘汰企业的换证(照)申请,须经省经信委出具淘汰落后完成情况确认书,质监、工商部门方可受理。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予批准新增用地,相关管理部门不予办理生产许可。对未按规定淘汰落后产能、被地方政府责令关闭或撤销的企业,限期办理工商注销登记或者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合肥市持续扎实推动粘土砖瓦企业整治工作,将淘汰粘土砖瓦企业列入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任务中,确定年内淘汰56户企业。为快速推进淘汰工作,市墙改办多次进行检查督促,明确目标和进度,确保按期完成。界首市经过两年的努力,已关闭所有106户粘土砖企业。马鞍山市政府制定关闭淘汰粘土砖企业的实施意见,成立领导机构,强力推进淘汰工作,市政府和市经信委多次进行动员和部署。池州市制定措施,年内关闭所有24家粘土砖企业,上半年已完成16家。淮南市墙改办将关闭淘汰53户粘土砖企业作为上半年重点工作之一,配合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强力推动淘汰工作。市政府专门制定了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签订了责任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 下半年抓好八方面重点工作 “我省墙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安徽省墙改办主任刘卫东说,“比如部分市存在违规使用粘土砖的现象,特别是基础部分和一些临时建筑、围墙等,“禁粘”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墙改主动性执法显得不足,对违规行为没有及时发现,没有进行处罚或处罚力度不够,监督执法力度有待加强;全省新型墙材项目发展迅猛,产能扩张过快,局部地区的部分品种出现饱和,项目发展缺乏有效的引导和调控,产业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和升级;县区发展较为滞后,基础工作薄弱,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刘卫东表示,下半年将重点从八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继续加大市场执法监督力度,将墙改行政执法常态化、制度化;二是推进“禁实”和“禁粘”向纵深发展,积极在广大农村推进墙材革新试点示范,引导农村消费观念,扩大农村使用新型墙材的使用范围。三是研究规划新型墙材发展,在对“十一五”墙改工作进行总结评价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十二五”新型墙材发展的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目前省新型墙材发展规划已基本定稿,即将报送省政府。四是加快研究出台产业升级政策,提出全省新型墙材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目标和重点,特别是要制定相关的准入门槛。五是加大对项目发展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改造项目、节能减排技术研究项目、利用大宗固体废弃物项目、新型墙材应用示范项目和新农村试点项目等。六是继续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对企业实施动态监管,定期不定期地开展质量抽检,积极帮助企业制定生产管理工艺规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应用过程中施工质量的监管,督促施工单位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七是严格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淘汰任务和要求,坚决按期完成淘汰任务。八是强化领导,认真做好宣传、统计、培训等方面的基础工作。 刘卫东主任强调,距年底只有几个月时间,我们要抓紧时间,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努力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促进墙改工作快速发展,为全省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